頸椎作為連接頭部與身體的橋梁,默默承擔著巨大的壓力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頸椎也悄然經(jīng)歷著一場“變革”——退行性變,究竟是怎么回事?
1、自然衰老:
頸椎間盤作為連接頸椎椎體的關(guān)鍵結(jié)構(gòu),其主要由髓核、纖維環(huán)和軟骨終板組成。年輕時,髓核內(nèi)含有大量水分,賦予椎間盤良好的彈性和抗壓能力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髓核內(nèi)的水分逐漸減少,導致椎間盤逐漸失去彈性,變得干燥、易碎,進而發(fā)生退化和萎縮。
2、慢性勞損:
長期保持不良的生活習慣,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、電腦,坐姿不正確,如頭部前傾、聳肩等,以及睡眠時枕頭過高或過低等,都會導致頸椎長時間處于非自然狀態(tài),加重頸椎的負擔。這種持續(xù)的、慢性的壓力積累,會加速頸椎的退行性變過程。
3、外傷因素:
頸椎外傷可包括急性創(chuàng)傷,如跌倒、撞擊、車禍等,和慢性累積性損傷,如長期重復性動作導致的微小損傷。這些外傷可能直接作用于頸椎,導致頸椎骨折、脫位、韌帶撕裂等嚴重損傷,也可能通過間接作用引起頸椎損傷。
日常注意事項
1、定時休息: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會導致頸椎肌肉疲勞,加速退行性變。
2、保持正確坐姿:正確的姿勢有助于減輕頸椎負擔,預防退行性變。
若您出現(xiàn)持續(xù)性的頸部不適、頭暈、手麻等癥狀,且通過休息和鍛煉無法緩解時,建議及時就醫(yī)檢查。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,不妨點個贊并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。